作者:朱如雪
6月10日,唐山打人事件在网络上被曝光,多名男子因搭讪遭拒围殴女生,致使女生多处受伤,引起了群众广泛关注。在如今的法治社会背景下,这样一起恶劣的暴力事件,成为了所有人的噩梦。
我们愤怒着,咒骂着施暴者,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事件底下竟然开始出现少部分不和谐的评论,批判的声音直指被围殴的女孩们。例如“凌晨两点,为什么还待在外面?这不是自找的吗?”等,还有更甚者指责女方“不识相”,“明知道打不过,为什么一开始不乖乖顺从?”乖乖顺从,一个在这般情景下听来多么惹人冷笑的词,是哪般漠视才能让人说出这样的话?这些话语,无疑是给受害女孩们的心灵,给予重重一击。
一句“他喝醉了”,弱化了多少施暴者,又加害了多少受害女性。

一部名为《门锁》的电影于2021年上映,影片聚焦独居女性群体的安全问题,拍出了多少女性的苦楚。被揩油、被尾随、被性骚扰时,总是选择隐忍逃避,使自己整天提心吊胆、生活在未知的恐惧中。
一句“忍一忍就过去了”,放纵了多少邪恶,又摧毁了多少善良。
过去,在购物网站上看见一件漂亮的方领上衣,一条好看的短裙,我担心的是穿起来会不会显胖,我不自信,所以不敢买,而现在,我会开始潜意识的担心穿起来会不会不安全,我害怕,所以不敢买。
安全感的降低,随之幸福指数也会下降,究竟该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亲爱的朱如雪:
你说得对,该有原则的时候就得有原则,个人的原则,社会的原则。某种程度而言,社会治理的层面,从底线伦理出发,与所谓道德层面稍作区分,不对任何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恶行妥协,这, 应是个警戒。所谓“讲道理”,只在底线以上成立。
原创文章,作者:afeng135,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rip-surf.com/46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