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家骏
孟长勇同志的文学研究论集《文心感悟》即将出版,文艺界朋友说,这个文集的《序》当由我来写。听了这个意思,我就义不容辞地提起了笔。 我从头至尾翻阅这本书的文章,以为它不同于一般文艺界朋友写的文艺评论文章,其中绝大部分是文学研究论文。文学研究与文艺评论,究竟有多少区别?没有那—部经典性的工具书与教科书定义得十分准凿、泾渭分明。一般就习惯性的日常用词来看,文艺评论大致所针对的是当代本国(尤其是本地方)诗人、作家不久前写的作品,评论家们发些如此这般的意见与感想。而文学研究就似乎范围更广,中外古今、理论历史、诗剧小说、道德审美等等都包括在内。研究论文写起来,庄严典雅、宏篇大论、旁征博引,充满一股学院气。它绝少评论文章或随笔那种纵横捭阖、洒脱随意、谈天说地的自由与灵活。
读长勇的《文心感悟》,首先感到的是它的学术性与灵活性的融合。也即是:它既有文学研究的深刻性与学术的创造性,又不似一般学术论文面目生硬、口吻枯燥。它还有评论文章的多彩多姿,有很强的可读性。从学术研究角度看,《文心感悟》中论鲁迅的小说、瞿秋白的杂文、郭沫若的剧本等,都是深入研究的结晶,颇有一些理论的发现。论延安文艺的几篇论文,也都是下了极大功夫而写成的。如《延安文艺对外国文艺的借鉴》,观点独到、内容丰富、资料完备,不遍查延安时期的报刊是很难觅取如此确凿、翔实的材料的。关于公木延安时期的诗,以前也是几乎无人论说的。论集里关于《十日谈》、《悠悠慈母情》、瓦尔坦小说的一组外国文学研究论文,颇有见地。
如从《十日谈》论卜伽丘喜剧意识,则是发了前人之所未发,这没有专门深入的研究不行,这也是—般文艺评论家难以写出来的论文。论集中对《东方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英雄赞歌》这些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的诞生,进行了细致的发掘考证,纠正了人们的误解,给读者以新鲜的知识与启迪。就是对近年的小说《人生》、《群山》一类,长勇也不是—般泛泛评价,而是深入研究,深掘底蕴,提出异于常人的个人见解。《文心感悟》中的论文,有不少篇目都因观点精辟、新颖,刚发表就分别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以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转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可以感受到,在文集内容的学术性基础上,各篇论文的文笔也具有相当的风采。像《面对群山巨灵》的开头,就用散文诗般的句子来描绘陕北的沟峁山川,写得引人入胜。又如评述新时期初各类小说,文章点面结合、条分缕析,似行云流水,让人读得畅快,非一口气念完不可。
文学研究也好、文艺评论也好,总是随时代前进的。新的文艺学方法论渗入理论界从而更新文学研究与评论文章的思维与表达方式,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的—部分。除去过去惯常从社会历史角度、从思想政治角度论文艺,又有系统论、神话原型批评、接受美学、阐释学、心理学等等研究方法引入。时下有的评论家只学了毛皮,搬弄一些新名词术语,把通俗易懂的词换成别种科学用语,可以不读原作而忽天忽地写—大片如咒语般的文艺评论,似乎别人越读不懂(不是内容不懂,而是话语绕圈子),他越深奥似的。长勇同志的《文心感悟》不是那种随便“感悟”式的文字。它是也采用新的研究方法而不墨守社会历史学的文学研究。在这方面,比较法是其运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然,有的篇目已不是文学的比较,而是比较文学的研究了。
比较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在两种不同语种的文化、文学间进行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它不同于同语种作品的异同探索。后者,才是方法上的文学比较,而非不同质文学间的比较文学研究。《文心感悟》中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都有所成就。集子里的《中国文学在日本、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影响》和《论延安文艺对外国文艺的借鉴》是绝好的影响研究的比较文学论文。
就是在比较文学领域,这类论文也是难得的、颇有创新的。而《<屈原>与<李尔王>美学品格比较》则是平行研究的好文章。没有对中国文学研究和对外国文学研究的深厚基础,以及细致入微地对二者深入比较,是写不出这类有关中外文学交流的比较文学论文的。在文学比较方面《鲁迅、瞿秋白杂文风格的差异》也是很有份量的成果。一般单独研究鲁迅的杂文或者单独研究瞿秋白的杂文,在已有大量成果的前题下难得再有创新,而用比较法把它们放在一起看其异同,就能互为参照、深入开掘了,这不是为比一个谁高谁低,而是使二者在相互比较中能更见特点、相得益彰。方法的更新,自会带来内容开掘的新意。
长勇同志自1982年初大学本科毕业到高等外语院校从教以来,在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两方面以及二者的联系与比较的研究方面,都下了极大功夫。多年来,他笔耕不辍,硕果累累,这次结集,足见其实力之雄厚,我在兴奋之余,写下以上一些话,是为序。
[注]孟长勇教授,现为西安外国语学院汉学院副院长,兼为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文心感悟》一书,由海南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刊于1998年10月30日《西安日报》,
又载《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原创文章,作者:afeng135,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rip-surf.com/41845.html